怎样的心理活动让人不自觉地睁眼和闭眼?

2012-11-24 08:33 阅读(?)评论(0)

       你的表情看起来很真诚吗?
       其实谎言在人的生活中非常普遍,因为谎言能掩饰人的真实想法,从而博得别人的好感。所以普通人10分钟说3次谎就不足为奇了。人们可以接受虚伪的人,却拒绝受骗。
       掠过脸上的细微表情往往暴露出说话人真实的感情。有专家建议拆穿谎言的关键在于对脸部和手部动作的观察,特别要注意眼和嘴周围肌肉的动作。比如说,当人觉得自己撒谎成功的时候,嘴角会微微上翘。这种被称为“微表情”的表情只持续不到0.05秒。只要善于发现,就能经常注意到这种“微表情”,比如说谎时面目表情不对称、频繁眨眼等。
       当一个人试图唤起自己的记忆回答问题,他会把目光暂时移开;如果撒谎时,他早有准备,不用唤起记忆,目光则不会移动。过去,我们觉得一直注视我们说话不移开眼光的人是真诚的,说谎的人不敢看着对方。实际恰恰相反,越是心里“有鬼”越倾向于看着对方说话。  还有人“睁着眼说瞎话”,明明清楚对方提出的问题,却说“我怎么知道”,此时多半他(她)的一边眉毛正往上扬。
        面无表情是值得玩味的。
       生活中有个别人不管看到什么、听到什么,都不露声色,这副没有表情的面孔几乎没有动作。无表情的面孔最令人窒息,它将一切感情隐藏起来,叫人不可捉摸,它往往比露骨的愤怒或厌恶更深刻地传达出拒绝的信息。
       无表情绝不等于无感情。无表情的很多时候都和说谎的表情一样,都是在极力压抑情感。因此,面无表情时可以看到同说谎时表情类似的内心痕迹。随着心情的变化,脸部肌肉不变化,必然呈现出不自然的表情,例如会眨眼、皱鼻子、脸部抽动等。这些都表现出了内心的不满和自卑感。
       同样的无表情,有时还展现出极端的不关心和忽视。也许这背后正藏着一种有意的回避,那就是怀有好意或爱情的表现,尤其是在女孩子中较为多见。由于羞于对自己爱慕的对象表现得过于露骨,也不想让第三者知道,这就使她进入了左右为难的状态。如果自己喜欢的对象对自己露出这样毫不关心的表情,而非厌恶或戏谑,就说明他(她)心中在乎你,此时就可以继续向他(她)传递自己的心意。 

       从眼睛透视内心。
       为什么说眼睛很“诚实”?
       俗话说,眼睛是心灵的窗户。虽然每个人内心所思所想不一样,可是透过眼睛这扇透明的窗户,我们却能看透人内心最隐秘的东西。源自内心的各种情绪,冲突、烦恼、愉悦,总会不自觉地透过变化的眼神流露出来。
眼睛与脸部其他部位不同,其周围的肌肉更发达精巧。这既能保护眼睛不受伤害,又使得眼部本能的动作反射性很强,能最直观地反映内心活动。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反应,危险物品袭来时,眼睛周围的肌肉会反射性地让眼睑立即合上;强光射来时,眼球内部的瞳孔收缩,以避免眼睛受到刺激。正是因为眼睛具有这样本能的反应,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脸上最诚实的部位之一。
       短暂的眼球运动和眼神交流,能看出一个人此时此刻的想法,是赞同还是反对,是欣赏还是厌恶。无论这个人心里想什么,眼神都会立刻忠实地告诉我们。心之所想,无须言语,从眼神中就能找到答案。
       眼光在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中决定着交流的有效性,这就使目光的接触具有很高的价值。与人对面交谈,可千万别错漏了他的眼神语言。他若是与你平等对视,侃侃而谈,可能是胸怀坦荡,内心没有隐秘,充满了自信。他若是目光游离,不敢与你对视,说明他不诚实,心中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。想知道对方是否喜欢你也很简单,只需看他是否愿意多瞧你。通常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,人们是尽量不看的。
      眼睛还能折射出人的性格。有人心怀鬼胎,眼珠子就会滴溜溜转个不停,典型的贼眉鼠眼;有人心狠手辣,眼睛里就会冒出一道让人胆战心惊的凶光;有人心中正直,眼睛就显得清明;有人心怀善念,就会透露出慈眉善目的光芒;内向的人眼睛里会流露出羞怯;外向的人常常左顾右盼,眉飞色舞。
        怎样的心理活动让人不自觉地睁眼和闭眼?
        睁眼和闭眼是最频繁的眼睛动作。稍不留意,你就会错过眼睛传递出来的重要信息。
       先来说说闭眼吧。从生理意义上看,闭眼代表着睡眠、休息,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闭眼还具有防卫意义,遇到危险时,眼睛就会不由自主地闭起来。可见,闭眼动作暗示了这人想要保护自己的心理。正是眼睛的这种趋利避害保护自己的动作,展示了一个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。
       通常,我们感觉受到胁迫时,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或物时,会主动闭眼,通过阻断视线,避免看到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。有时,我们想表示轻蔑、不喜欢对方、生气或听到不喜欢的声音时,也可能眯起眼睛、闭上眼睛或者遮住眼睛。在商务、聚会活动中,看到那些眯眼的人,我们就知道,这人要么心不在焉,要么就是在怀疑对方,或是在表达不满。
       同闭眼相反,睁眼意味着更积极的心理态度。因为喜欢眼前的东西,就会把眼睛睁得大大的,最大限度地吸收光亮,从而获取更多的外在信息。我们看到喜欢的事物、遇到久违的朋友,都会竭力睁大眼睛,表示内心的喜欢。小婴儿的表现最能充分地说明这一点。小婴儿看到自己的母亲或者喜欢的玩具,会在瞬间睁大双眼,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信号。睁眼说明这人正在观察一个令他舒适的人或物。为什么罗曼蒂克的相遇总是发生在灯光朦胧的地方呢?瞳孔扩张就是答案。在微暗的光线中,人们的瞳孔会不由自主地扩张,让相遇的两个人互相产生吸引力,成就罗曼蒂克的爱情。也有例外的情况,当突然遇到一些让人吃惊的事情时,我们也会睁大双眼,表示惊讶。
  眼球的运动泄露了你的内心世界。
        眼神是无声胜有声的交流手段。然而,即使没有眼神的交流,眼球本身的运动也是一种语言。现在,让我们通过具体的情景来看看眼球流露了怎样的心理吧! 
       正对镜子,试着想想你把钥匙落在哪个房间了,你有几件白色的衣服,小赵长什么样,你看到自己的眼球如何运动了吗?没错,它们都在向上运动。其实,不管你是在回想过去的情景,还是在勾画未来的场面,只要是有画面感的情景,眼球就会向上运动,进入视觉影像。如果你是在仔细聆听音乐会或是别人的话,眼球则会跑到中间。这意味着你进入了听觉世界。而当你觉得腰酸背痛、被你家的小动物咬了、被针扎了时,眼球就会往下运动,因为你正被感觉、身体触觉的情绪所控制。
       看到他人眼球上下运动时,我们就可以由此类推,看出别人的内心活动。一个认真听你讲话的人,眼球绝对不会向上翻起。一个正在积极动脑的人,眼球也绝对不会定住不动。总之,眼球往上时,是视觉的、影像的;眼球在中间,是听觉的、声音的;眼球往下时,是感觉的、身体的。
       在回忆过去和畅想未来时眼球会同方向运动吗?
      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眼球向左边运动是对过往的记忆,向右边运动则是对未来的、未发生事件的畅想。可能的例外只有左撇子。当眼球向左运动时,你可能在回想昨天晚餐吃了些什么,前天去了什么地方,上个月认识了几个朋友,诸如此类的问题。当眼球向右运动时,你则可能在计划明年的生日怎么过,明天的工作有什么安排,你的新家要怎么布置。可见,在回忆过去和畅想未来时,眼球会朝不同的方向运动。
       如果眼球出现了迅速地左右运动的情况,表达的意思又不同。在辩论赛上,我们经常看到这种高频率的眼球运动。它通常出现在受到攻击的一方。被诘难的人,眼睛会快速地左右运动,因为他的大脑正在展开忙碌的思考,希望寻找到合适的办法来应对诘难。可见,一个人在绞尽脑汁思考时,就会出现这种眼球动作。此外,一个人紧张、不安,或怀有警戒心时,同样会左右运动眼球,因为他们希望在全幅的视野中把握住情况,尽量收集情报,或者试图稳定心情。
        当眼球处在不同位置时都在想些什么?
        现在我们来综合说明一下眼球给我们的线索。
        眼球处在左上,表示视觉回想,是在回忆过去所见的画面和脑海里的场景。比如,昨天午餐有几道菜?附近有几间便利超商?路过了几条街?
眼球处在右上,表示视觉想象,想象从未见过的样子、创造新的画面组合。比如,明天要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?
        眼球处在中间向左,表示听觉回想,回忆过去所听过的声音、言语。比如,手机铃声是哪个音乐?他刚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?
       眼球处在中间向右,表示听觉想象,倾听从未听过的声音,或声音的组合改变。比如,她学娃娃音会好听吗?用小鸟声音做铃声会动听吗?用鼓声代替吉他声音会太吵了吗?
       眼球处在左下,表示听觉在发挥作用,是有情绪的内心对话,是在对自己说话。比如,对自己说句鼓舞的话,哼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。
       眼球处在右下,表示内心感受,情感的触动、身体触觉。比如,摸仙人掌的刺有什么感觉?恋爱的滋味怎样?郁闷时有怎样的感受?
      眼球动向提供的线索最明显,蕴藏的信息也非常丰富,它告诉我们这个人内在究竟发生了什么。它的运用也很广泛,深入到各个领域,如人际沟通、教师的教学与辅导、销售领域等。
       为什么老眨眼?
       眨眼是十分正常的眼部动作。在安静、放松的状态下,人的平均眨眼频率是每分钟十几次。通常情况下,成人每分钟只需要两三次眨眼就可以使眼球保持湿润。当人们感到兴奋、烦乱、紧张或忧虑时,眨眼的频率就会提高。当人们放松下来,眨眼的频率又会恢复正常。
       在一秒钟之内连续几次眨眼,是神情活跃,对某事物感兴趣的表现;也可能是思想斗争的表现;感到压力大,说谎时眨眼的动作也会明显增加;有时也可理解为怯懦或羞涩,不敢正眼直视而做出不停眨眼的动作。若眨眼时间超过一秒钟就成为闭眼,这表示厌烦、不感兴趣,或表示自己比对方优越,有藐视或蔑视的意思。连续眨眼,一副要哭的样子,代表一种极力压抑的心情。如果连续眨眼的动作夸张,眨的速度较慢,幅度却较大,这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,仿佛在说:“是真的吗?”如果眨眼睛时,带动睫毛的振动很明显,用力地扇动眼睫毛,就是一种卖弄的夸张动作,有的小女孩也会用这种动作来装无辜,像在说:“不是我的错,不是我做的。”
       挤眼睛也是眨眼的一种,用力一眨眼睛,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。这种使眼色通常发生在对某件事达成了一致,极有默契的两人之间。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两人对某项主题有共同的感受或看法。有时,朋友间用挤眼睛来让对方知道要保守某个秘密,让对方不要说出来,他们两个心知肚明就好了。
        社交时重视眼神交流。
       眼神交流在人际交往中相当重要。从眼神的交流,可以看出两人的心态、两人的关系,甚至微妙的心理变化。详细说来有几个主要的关注点。要看视线有无交流,有没有把目光投向对方;要看注视的时间,是盯住不放还是匆匆一瞥;还要看视线的方向和角度,是迎面而视还是斜目而看,由下而上注视还是由上而下;再者是看视线的集中度,是凝神注视还是茫然不清。
一般说来,直视与长时间的凝视是对私人占有空间或势力圈的侵犯,是不礼貌的或挑衅性的。回避对方的视线,是不愿被对方看到自己的心理活动;瞪大眼睛看人是对对方有极大兴趣的表示。眼神闪烁不定反映出精神上的不稳定或性格上的不诚实。不愿双目接触者,是心中隐藏着某件事或有所愧疚。
       从视线停留的部位也可反映出人际关系状态。视线停留在两眼与胸部之间的三角形区域,被视为亲密关系的互动区域;视线停留在双眼与嘴部之间的三角形区域,是社交场合常见的视线交流位置;视线停留在对方前额的一个三角形区域,为严肃注视,这种注视方式能让气氛变得严肃,使对方感觉到你有正经事要谈,还能使自己保持主动。
      有谁向你投来了关注的目光?
      当有人向你投来了注视的目光,就是说有视线的存在,表示对方对你有兴趣、想亲近你或关心你。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,如果对方不看你一眼,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完全不把你放在眼里”,就可认为他对你缺乏兴趣或不想关注你,是看不起你的做法。还有可能是这人心里有鬼,对你怀有歉意所以不敢看你,又或是对方很在意你,对于见你感到有点羞怯。究竟是哪种情况,要根据实际具体分析。
       如果有人想贬低你,他会用一种不礼貌的长时间盯视去看你,虽然他也向你投来了注视,但那是一种让你受不了的目光。这种盯视,在敌对的双方间,常常可以看到。
       如果走在大街上有完全陌生的人凝视着你,你会感到反感,甚至感到焦虑,会下意识怀疑自己的穿着打扮是否不得体。互不相识的人,偶然视线相遇,一般会迅速转移视线,自然地避开对方的视线,因为被别人注视得太久,会觉得心理被看透了,有一种受到了侵犯的感觉。因此,在公车车站或电影院门口,和后面的人背向排列,除了是作前进的准备,还有避免和陌生人视线相遇的目的。如果互不相识的人交换视线,眼神中透露出想说话的欲望,则代表这两个人想要沟通。 
       是谁先移开视线?
       视线的移开有主动和被动之分。主动移开视线的人是一种强势的表现;被动移开视线的人,可以视为是在逃避他人的视线。
       初次见面的人,谁先移开视线谁就握有主动权。在交谈时,如果自认为站在高于对方的地位,那个人就会试着先移开视线。这样做会让对方处在被动的局面,对方就会很介意,无端地猜想先移开视线的那个人的想法——“他是不是讨厌我哦”或者“他对我有什么不满”,这样一味介意对方的视线,完全被引入对方的领域。由此可见,初次见面时,快速移开视线的人,比较具有攻击性。
       但是如果两个初次见面的人,已经寒暄了很久,有一方还没有移开视线,或者两个有敌对倾向的人一直瞪着对方,谁都不愿先移开视线。这两种情况都是想要握有主动权的表现,以致不得不增加眼神互相注视的时间。基于约定俗成,多数人在刚开始说话以前,或前四句话以前,会移开目光转而看别的地方;而当话说完时,大家又会把目光挪回来注视着对方。
对于双方目光的注视交接,人们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。要是有人盯着我们看而被我们正巧发觉了,那个人就有义务首先移开视线。要是我们盯牢他的眼睛,他还是不把视线移开,我们就会感觉很不舒服,或者感到难堪和恼怒,认为这个人别有用心。
       被动地移开视线,不是指被人强迫移开视线,而是指逃避视线。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视线,不愿和人进行目光接触,是犯错的人、内向的人、有愧疚的人常做的动作。简单地说,就是一种鸵鸟的心理,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,以为自己看不见对方,对方必定也看不见自己。事实上,躲避别人视线的人,肯定极不愿意看到对方,同时,他心里也根本不想让对方看见自己。
       不可长时间凝视一个人。
       有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说得越多,看对方的时间就越少;听得越多的人,看对方的时间也越长。这是哥本哈根的尼尔森博士为了研究视觉沟通的功能,对注视时间加以分析得出的结论。为了发现被访者对访问者注视的时间有多久,他用录相机拍摄了访问的全过程,并运用慢动作重放了好几遍。当他分析录像后,发现双方在整个访问和被访问过程中,接见者注视访问者的时间,最长的有谈话时间的百分之二十七,短的则只有百分之八,至于其余的时间,他的眼睛是看着别处的。
        从尼尔森博士的结论可以看出交谈时眼神交流的时间很短,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让人意外。虽然自古认为一直不移开视线,始终注视说话人的眼睛是诚实的,但也不可能自始至终注视,这会给说话者带来极大的不安感。因此,要看出一个人的意图,必须观察他讲话讲到何处时,进行视线交流。当人们开始说话时,一定先把眼光从对方那儿移开,这是一种避免分散注意力的方法。在谈话之初和谈话结束时,抬起视线注视对方的比例较高。在谈话开始时,视线交流的目的是通知对方要开始讲话了,能引起对方的注意;讲话结束时抬起视线,就是想知道对方到底了解了多少,并判断出对方的心理动态。
        切记不可死死盯住人不放,哪怕这人是正在和你交谈的那位,长时间地凝视是不适合用于社交的。盯视只可以在非人的场合使用,比如艺术品、雕塑、风景、动物、舞台表演等。随心所欲地凝视这些东西,想看多久就看多久,要看多仔细就看多仔细,都不碍事。可如果对象是人的话,就要表现出应有的礼节和尊敬。
       通常,与人交谈时,视线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应占全部谈话时间的四分之一。超过者可认为对谈话者本人比谈话内容更感兴趣;低于则表示对谈话内容和谈话者本人都不怎么感兴趣;但从头至尾都几乎不看对方,是企图掩饰什么的表现,有可能是用不看对方的方式来抑制深层心理中的欲望。
  最后修改于 2012-11-24 08:36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