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日志正文
|
||
易受暗示怎么办? 易受暗示怎么办? 我天生敏感,特别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。和人接触的时候很在意别人说什么,也在意对方的表情,稍有不对,立即觉得是自己的错。非常害怕与人接触,我该如何与人相处? 被暗示是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,心理学认为易受暗示的人比较缺乏主见,没有个人的观点与强烈的爱好,内心处在一种混沌不明的状态,像溶液一样,倒到什么容器里,就呈现什么样子。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接受暗示,比如认同一种观点,别人说好自己也觉得好;与人共情,别人哭自己鼻子就酸;别人做什么自己跟着做、模仿,这些都与一种自我暗示有关。塞车时看到别人走应急车道,自己不那么考虑就跟上去,正是被暗示的结果。 心理医生也经常通过被暗示来达成与来访者的共情,做到这点就是先让自己内心空白(清屏),让自己处在易被暗示中,以此来走进来访者内心。但心理医生还有第三只眼在注意着自己,结果是暗示下的共情只为了与来访者建立合适的关系。 人际关系紧张是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,日本学者率先把社交恐惧诊断为恐人症,这个诊断很直观。一个家伙什么都不怕,就是害怕与别人在一起,这难道还不够幽默吗?其实,恐人症也是自我暗示的结果,所有恐惧都和暗示有关。看到有人长得凶,就退避三舍,很可能那个很凶的人本性像只小绵羊。古文里的杯弓蛇影、草木皆兵都是很好的例子。 害怕社交的人其实是缺乏社交原则的人,因为不明,所以暗示性就增高。当然严格说来暗示是与敏感的个性特征有关的,如果敏感的人有了某种原则依托,受暗示性也会大大降低。把两个原则认定为社交的普遍原则,任何人都是这样面对社交的。一、快乐原则,主动把快乐与人分享,自己也收获快乐。如果把敏感、多疑、焦虑与人分享,那么收获的就是痛苦与恐惧。二、对等原则,假如你帮助了别人也要给人机会让他可以来帮助你。一个总帮助别人却不愿让别人帮助的人慢慢地会没有朋友;一个总希望别人帮助却无心去帮助别人的人也会慢慢地失去朋友。所以,你不能期待别人来认同你,你也要主动认同自己和去认同别人。相信每个人(自我暗示)都是在这样做,你在社交中的担心会大大减轻。 害怕社交的人其实是缺乏社交原则的人,因为不明,所以暗示性就增高。当然严格说来暗示是与敏感的个性特征有关的,如果敏感的人有了某种原则依托,受暗示性也会大大降低。 为什么好人没好报? 最近我的一个好朋友接二连三地遭遇不幸,先是单位体检查出了乳腺癌晚期,接着一家人出游时又遭遇了车祸……医生说她最多只有半年的时间了,可她是那么善良,那么有爱心,经她资助的贫困学生,考上大学的就有4个。都说好人有好报,可为什么厄运却总降临到她身上呢? 原因很简单,支配世界的内在逻辑是否是因果的,是否是线性的,时间是否总是从前往后,或许有时也会从后往前,还有些说不清。好人有好报是佛家劝人向善的一种说法,但更多的情况人们看不到善恶终有报应。从佛的轮回说来说,今生的福是前生修来,今生的祸也许也是前世种下。这样一解释,我们又可以相信好人终有好报了。 有些时候,癌症会光顾那些过于好心的人,乳腺癌患者在心理机能上有一种失情绪症,难以觉察到情绪,不管是幸福的还是悲哀的。境遇不好不知道忧,还是那么平和,像大姐姐似的,很善良,有爱心。每个人都可以跟她倒苦水,只要求她,她就会帮助你,但她却从来不麻烦别人。境遇好时也不懂得喜,只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。情绪是一种生命的能量,只有自然地流动生命才是活的。妇科癌症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母性化,雌激素水平高,爱心自然也会比常人高。 很多时候,我们看到好人总是活得不那么长,原因是好人常常不那么在意自己。当身体的语言告诉我们过劳了,需要躺下来休息,需要得到别人的关怀,可是理性却要求自己坚持,怕家人不舒服,怕同事劳累,怕学生的课没人上,怕……结果,自己坚持又坚持,最终累垮了身体。所以,给别人的爱心应该是内心珍爱自己后溢出来的部分,不懂得珍惜自己的人,其实并不知道如何珍惜别人。 我们看到好人总是活得不那么长,原因是好人常常不那么在意自己。当身体的语言告诉我们过劳了,需要躺下来休息,需要得到别人的关怀,可是理性却要求自己坚持,怕家人不舒服,怕同事劳累,怕学生的课没人上,怕……
阅读(?)评论(0)
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